AI时代,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,但人却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。AI时代,人类面临挑战,但却大有作为,尤其是高校人才培养方面。
6月8日,教育奋进之笔“1+1”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第四站,就日前发布的《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计划》)进行了详解。
那么如何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、人才培养领域有所作为?
高层次人才培养要不断加强,高校处于科技第一生产力、人才第一资源、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,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学科建设方面
支持校企合作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,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学科内涵,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,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、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建设。
专业建设方面
加快实施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(2.0版),积极开展“新工科”研究与实践,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、控制、数学、统计学、物理学、生物学、心理学、社会学、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,探索“人工智能+X”的人才培养模式,鼓励高校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。
教材建设方面
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,推动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,特别是人工智能基础、机器学习、神经网络、模式识别、计算机视觉、知识工程、自然语言处理等主干课程的建设,推动编写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本科生、研究生教材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;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。
人才培养力度方面
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,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,稳步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、合理确定层次结构,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。
此外,还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。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;不断优化完善专业学科建设,构建人工智能专业教育、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高校教育体系;鼓励、支持高校相关教学、科研资源对外开放,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务平台,积极参与科普工作。
云和数据作为2018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上榜企业,目前已全新升级课程体系,新近推出web全栈人工智能应用课程,围绕国家核心、紧缺人才,深入推动校企双方产学合作、协同育人,并推广校企合作建设成果,增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,助力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适应新时代、新经济、新技术发展需求。
Copyright © 2013-2021 河南云和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14003305号 ISP经营许可证:豫B-20160281